新闻中心

如何抢抓海工产业新机遇

“2017海洋工程技术创新发展论坛”上的专家声音

发布时间:2017-04-13 来源: 浏览次数:533 视力保护色:
字号:

  在《中国制造2025》和《“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领域。在此背景下,我国海工装备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日前,“2017年海洋工程技术创新发展论坛”在京召开。有关专家表示,中国企业发展海工装备产业,要合理规划,提高技术研发能力,加强与国外先进企业的交流,把握好市场走势。

■本报记者郭松峤

海工前景深远众多企业“下水”

  海工装备产业的发展前景,吸引了国内众多大型企业的目光,甚至一些“非涉海”企业也纷纷“下水”,走向深蓝。如华彬国际集团投资建造了中国首艘具有全部知识产权的深海钻井船,三一重工则瞄准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开发了珠海产业园。

  还是在2015年,中国中车就完成了对世界知名海工企业——英国SMD公司的跨国并购,成功进军深海装备领域。日前,已在中国中车旗下的SMD公司开工建造世界最大吨位的深海挖沟犁,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

  “尽管一个在陆地上奔驰,一个在深海里纵横,但高铁技术与深海技术实际上有诸多契合之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车株洲所党委书记丁荣军说。自从收购SMD后,中车株洲所将已有的船舶电力驱动技术和电气控制技术与SMD公司的先进优势、管理经验进行深度融合,填补了在深海工程装备领域的空白。

  2016年7月,中车时代电气SMD公司成功中标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6000米遥控无人潜水器项目,这是当时我国首个6000米级ROV,同时也是中车收购SMD公司后,中英双方协同拿下的首个订单。

  “这台ROV系统功率不小于150HP(英制马力),有效水下负载不小于250公斤,将主要用于对深海水下沉船沉物等进行应急抢险、搜寻和打捞等作业,并可应用到海洋深水工程辅助作业等方面。交付使用后,上海打捞局将可在世界上绝大多数海域开展打捞作业。”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海工项目部部长江龙说。

  “中车目前在上海注册了SMD分公司,厂房和设备正在建造中,预计今年年底投入使用。”江龙说。他们还与同济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培养海洋装备专业人才,创新深海装备技术,完善产业链,推动中国高端海洋装备产业的发展。

利润空间可观技术仍需提升

  随着中国海工装备发展的提速,全球海工装备市场的格局也在发生变化。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在船市遇冷、订单减少、海工趋热的背景下,国内不少船舶企业纷纷转向海工装备市场。中船集团、中船重工、中远船务等央企,以及熔盛重工、金海湾等有实力的民企均已发力。

  众多企业进军海工装备的一个重要驱动力是其较大的利润空间。据统计,海洋工程产业的毛利率可达30%,而造船业毛利率仅有18%左右。

  针对这种情况,中国船级社李萍对记者表示,很多企业处于战略储备期,需要新的利润增长点,伴随着《中国制造2025》和《“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出台,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是较好的转型方向。但海工行业门槛高、风险大,入行的企业需要科学的定位和规划,特别是要提升技术研发能力。

  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院副院长李小平对记者表示,打铁还需自身硬,部分进入海工的企业转型太快,软硬件实力还跟不上,未做好充分的技术和管理储备,无法应对高标准的海洋工程项目,还需要加强技术实力,多与国内外海工装备先进企业进行交流。

把握发展机遇加强合作交流

  长期以来,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市场被欧美、韩国和新加坡垄断。欧美企业具有较强的研发和设计能力,韩国和新加坡则有较强的建设和改装能力,在工程总包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有关专家认为,中国企业应在加强对外交流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势。国内企业之间也可以加强合作,优势互补,抱团取暖。

  海工装备市场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比如当前的油价下跌,对海工产业形成了一定冲击。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海工装备从投入到交付往往需要5年~ 8年的时间,而油价波动通常没有那么长的周期,因此,从长远来看,国际海工装备市场前景仍可看好。

  从国内情况来看,海洋石油、天然气是我国未来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海洋勘探、海洋科考对相关装备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随着《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的全面实施,我国海工行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中国海洋报 第2028期A3版:如何抢抓海工产业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