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中国高铁出口前景“复明”

发布时间:2013-10-31 来源: 浏览次数:443 视力保护色:
字号:

受温州“7·23”动车事故以及前铁道部长刘志军腐败案件影响而历经两年多“沉寂”之后,中国高铁技术和装备的出口前景重新趋向明朗。

最近,多位访华的外国政要亲身体验乘坐中国高铁,包括英国伦敦市长和东盟十国经贸部长访华团。这堪称中国高铁的新一次“路演”。

近期,中国领导人也多次在国际场合展开“高铁外交”,推销中国高铁,表示愿与他国进行高铁基础设施建设合作。许多国家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希望中国给予高铁技术和建设支持

中国发展高铁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发展速度、实用化程度、创新能力均已名列世界前茅。

从2004年引进时速200公里高速列车技术,到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高铁、武广高铁、京沪高铁相继开通,短短几年间中国高铁实现了令人惊叹的跨越式发展。

目前,中国高铁里程已突破1万公里,成为世界上高铁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快、运载人次最多、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目睹中国高铁技术的快速发展后,海外意欲寻求高铁技术合作的“橄榄枝”不断抛来。例如,2009年10月,中俄签订发展高铁备忘录;同年11月,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铁道部签署高铁项目合作备忘。

然而,中国高铁强劲的发展势头和一度看好的出口前景却在2011年遭遇“寒流”。“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等令外界对中国高铁技术产生了“信任危机”。

当时甚至曾有外媒预测,中国高铁已难恢复信任,出口机会几乎为零。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高铁的确遭受了重创,但同时也为行业发展带来足够深刻的经验教训,力促严格执行建设工期、增加联调联试时间,提高安全可靠性。

此后,中国高铁技术的先进性、可靠性以及成本优势充分展现。外界对中国高铁的信心开始快速恢复。据测算,当前国外建设高铁每公里成本一般为0.5亿美元,而中国为0.33亿美元。

“近两年,中国高铁在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等关键性技术环节大幅改善提升,为中国高铁出口前景转好夯实了基础。”中国铁路专家孙章说。

亚洲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来说至关重要,推进中的“泛亚铁路网”就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据亚洲开发银行预计,到2020年,亚洲经济体内部基础设施投资需要8万亿美元,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另需3000亿美元。

中国最近公开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愿意向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提供基建资金支持。该倡议受到东盟国家领导人的积极回应。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认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将加快亚洲国家投资建设高铁的进度,并为中国高铁技术装备出口提供了良好前景。

中国南车集团日前宣布新获一家海外订单,将向意大利高铁市场50列高速动车组提供转向架核心配件。这意味着中国高铁整车进军欧洲高铁市场又迈进一步。

根据欧洲铁路工业联盟预测,2015年以前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市场规模仍将保持年均2-2.5%的增速。目前中国企业在全球铁路设备制造商中的市场份额仅为10%左右。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中国高铁的技术完善、信誉恢复,其在海外市场将有重要突破,受益的不仅是铁路行业本身,还将有利于整个“中国制造”。(来源:新华网)